图书介绍

公共财政与支出管理制度改革【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公共财政与支出管理制度改革
  • 刘铭达等著 著
  • 出版社: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19047037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12页
  • 文件大小:167MB
  • 文件页数:46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公共财政与支出管理制度改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公共财政3

第一章 公共财政: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3

第一节 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3

一、公共财政的内涵3

二、公共财政的确立9

第二节 市场失效与公共财政12

一、完全竞争市场条件12

二、市场失灵13

三、公共财政的作用点15

四、我国转轨经济中出现的财政缺陷18

第三节 公共财政的职能20

一、资源配置职能24

二、收入分配职能26

三、宏观调控职能28

四、监督管理职能31

第四节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体制32

一、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必要性32

二、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体制的特殊性34

三、建立有中国特色公共财政体制的基本原则36

四、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37

第二章 公共支出理论:公共财政的核心44

第一节 公共支出:内涵与外延44

一、公共支出的概念44

二、公共支出的特点45

三、我国公共支出的演变48

四、公共支出的作用49

第二节 公共支出的原则和范围53

一、公共支出的原则53

二、公共财政支出的现状56

三、公共支出范围58

第三节 公共支出规模与结构61

一、公共支出规模61

二、公共支出结构67

第二篇 部门预算75

第三章 部门预算:预算编制改革的方向75

第一节 部门预算改革的背景75

一、依法行政的内在要求77

二、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根本需要78

三、加强预算管理的重要途径79

四、实行综合预算管理的客观需要79

第二节 传统预算编制制度存在的主要缺陷80

一、预算编制形式不规范80

二、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81

三、预算编制范围不完整82

四、预算分配方式不合理82

五、预算执行不规范83

六、预算监督乏力83

第三节 部门预算改革的意义84

一、有助于健全财政管理机制84

二、有助于规范政府、财政、部门的行为84

三、有助于人大履行监督职责85

四、有助于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85

五、有利于强化预算约束85

六、有利于增强预算的综合性85

七、有利于增强预算的严肃性86

第四节 部门预算改革面临的阻力86

一、预算内外资金统筹运用难度大86

二、预算严肃性不强87

三、预算科目体系改革滞后87

四、法律体系不完善88

第四章 部门预算:内容与方法89

第一节 部门预算的概念89

一、部门预算的内涵89

二、部门预算的外延89

三、部门预算的特点90

第二节 编制部门预算的目标92

一、全面体现政府职能92

二、优化政府财力资源配置92

三、提高预算编制透明度92

四、财政部门内部运作规范化93

第三节 编制部门预算的原则93

一、全面体现政府经济社会管理职能的原则93

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93

三、科学预测的原则94

四、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原则94

五、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94

第四节 部门预算的构成94

一、部门收入预算95

二、部门支出预算96

三、部门预算的报表体系97

第五节 部门预算的编制流程100

一、部门预算编制总流程100

二、部门编报预算的流程101

三、财政部门审核和上报预算流程101

四、财政部门批复预算的流程101

第六节 部门预算编制方法102

一、综合预算102

二、零基预算103

三、滚动预算108

四、绩效预算110

第七节 部门预算与功能预算的异同112

一、部门预算与功能预算的相同点112

二、部门预算与功能预算的相异点113

第五章 部门预算:编制与审核115

第一节 部门预算的编制115

一、基本支出预算的编制115

二、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124

第二节 部门预算的审核129

一、部门收入的审核129

二、部门支出的审核130

三、部门预算的审核和审批程序132

第六章 部门预算:相关配套改革134

第一节 改革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体系134

一、现行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分类的主要问题134

二、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135

三、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分类改革的主要内容136

第二节 合理界定财政供给范围137

一、教育事业单位138

二、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单位138

三、文化艺术事业单位138

四、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单位138

五、卫生、计划生育事业单位139

六、体育事业单位139

七、农林牧渔水利事业单位139

八、社会福利事业单位139

九、工交环保事业单位140

十、机关附属事业单位140

十一、公检法司事业单位140

十二、其他事业单位140

第三节 修改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141

一、现行法律法规存在的缺陷141

二、修改和完善预算编制的有关法律法规144

三、进一步改革预算管理制度147

第四节 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机构151

一、预算草案编制机构151

二、预算草案审批机构151

三、预算执行机构152

四、预算监督机构152

第七章 部门预算:主要基础工作153

第一节 清产核资153

一、清产核资的必要性153

二、清产核资的范围156

三、清产核资的目标156

四、清产核资的内容158

五、清产核资工作的组织167

第二节 建立基本信息库168

一、单位信息库168

二、单位编制和人员信息库169

三、单位财产信息库171

四、经费收入和支出信息库173

五、资产负债信息库175

六、政策信息库177

第三节 建立计算机技术支持系统178

一、部门预算编报子系统179

二、部门预算审核子系统179

三、部门预算管理信息系统180

第三篇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185

第八章 制度模式:理论分析与内容描述185

第一节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内涵185

一、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理论渊源及其发展185

二、西方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简介187

第二节 建立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必要性189

一、现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弊端189

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意义191

第三节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195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195

二、改革应遵循的原则195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196

第九章 现实考察:改革实践与面临障碍211

第一节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实践211

一、中央财政部门的改革实践211

二、地方财政部门的改革实践214

第二节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面临的障碍219

一、思想障碍219

二、体制障碍220

三、操作障碍220

四、管理障碍221

五、技术障碍221

六、改革策略障碍221

七、配套改革障碍221

第三节 加快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的措施222

一、明确改革试点原则222

二、确定改革试点步骤223

三、切实做好各项改革试点工作224

第十章 实践导引:改革操作流程228

第一节 建立财政管理信息系统228

一、GFMIS系统结构228

二、构建规范的财政业务运作流程230

三、国库支付运作流程236

第二节 明确工作岗位职责240

一、主任岗位职责240

二、副主任岗位职责240

三、受理部岗位职责241

四、资金一部岗位职责241

五、资金二部岗位职责241

六、工资统发部岗位职责242

七、会计部岗位职责242

八、信息部岗位职责242

九、综合部岗位职责243

第三节 制订支付流程243

一、备用金243

二、支出报账243

三、后台稽核244

四、日结244

五、辅助业务244

第十一章 改革展望:配套改革措施前瞻研究245

第一节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245

一、建立财政国库管理机构和支付执行机构245

二、建立健全现代化银行支付系统246

三、研究开发财政管理信息系统246

四、进一步推进预算编制改革248

五、改革和完善预算会计制度249

六、健全监督制约机制251

七、修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252

第二节 国库库底资金的前瞻性研究252

一、研究背景252

二、国库库底资金运营的成因机理253

三、国库库底资金运营的基本原则254

四、国库库底资金的运营步骤255

五、需要解决的问题257

第三节 财政国库管理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258

一、研究思路及其局限性258

二、未来研究方向259

第四篇 政府采购制度263

第十二章 政府采购:基本概念与主要内容263

第一节 政府采购制度的科学内涵263

一、采购与政府采购263

二、政府采购对象263

三、政府采购的特点263

四、政府采购制度265

第二节 政府采购的组织体系及法律体系265

一、机构设置265

二、运行机制267

三、法制建设267

第三节 政府采购操作程序268

一、基本程序268

二、政府采购资金拨付269

第四节 政府采购管理诸要素270

一、政府采购模式270

二、政府采购方式270

三、中介机构管理272

四、供应商管理273

五、信息公告管理274

六、招评标管理274

七、合同管理276

八、采购行为管理278

九、采购档案管理279

第五节 政府采购监督方式279

一、竞争监督279

二、行政监督280

三、供应商监督280

四、司法监督280

五、社会监督281

第六节 政府采购成本与效益281

一、政府采购成本及其控制281

二、政府采购效益283

第十三章 政府采购:现实问题分析285

第一节 政府采购的经济意义与财政意义285

一、实行政府采购的经济意义285

二、实行政府采购的财政意义290

第二节 现行政府采购制度的缺陷293

一、政府采购的规模小、范围窄、项目单一293

二、对政府采购工作存在模糊认识293

三、政府采购基础工作较为薄弱294

四、政府采购管理和制约机制还不健全297

五、政府采购缺乏救济机制298

六、政府采购监督机制存在较大缺陷298

七、政府采购立法滞后299

第三节 政府采购的基本目标、原则和主要任务300

一、基本目标300

二、基本原则301

三、主要工作任务305

第四节 需要妥善处理好的几个关系305

一、正确处理政府采购与财政改革的关系305

二、正确处理好财政支出与资源配置的关系307

三、正确处理好管理机构与执行机构的分工协作关系307

四、正确处理公平交易与效率的关系307

第五节 政府采购的理论研究现状308

一、我国政府采购研究的现状308

二、关于政府采购研究的论争309

第十四章 政府采购:制度优化与未来发展312

第一节 完善政府采购运行和管理体系312

一、构建有序协调的政府采购运行体系312

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保障机制314

三、建立政府采购监督管理体系316

第二节 加强政府采购的几项基础工作318

一、加强政府采购的法制建设318

二、加强政府采购的宣传工作319

三、加强政府采购机构和队伍建设320

四、加强政府采购资源的整合323

第三节 政府采购预算324

一、部门预算与政府采购预算的关系324

二、政府采购计划与政府采购预算的关系324

三、政府采购制度要求改革现行预算审批办法325

四、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原则325

五、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程序325

六、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要求326

第四节 政府采购风险研究327

一、政府采购风险界定327

二、政府采购风险表现形式327

三、政府采购风险防范和规避329

第五节 政府采购与WTO331

一、WTO的《政府采购协议》331

二、逐步开放政府采购市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333

三、开放政府采购市场需要做好的几项工作335

第五篇 社会保障制度343

第十五章 制度导引:建立与演变343

第一节 社会保障概述343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343

二、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344

三、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的区别347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特征与功能349

一、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349

二、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350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改革进程351

一、我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351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352

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改革和创新353

第十六章 现行模式:制度性缺陷356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面临的形势356

一、人口老龄化问题将越来越突出356

二、失业问题逐步从隐性化向显性化方向发展357

三、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难度越来越大359

四、社会保障风险增大359

五、养老金隐性债务负担重361

第二节 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361

一、覆盖面狭窄361

二、管理体制不顺362

三、筹资机制不健全363

四、保值增值机制不完善363

五、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程度低364

六、基金结构矛盾突出365

七、公平与效率关系失调365

第十七章 改革构想:现实基础、目标定位、基本原则与整合对策367

第一节 改革的现实意义367

一、有利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相互关系367

二、有利于加强政府宏观调控368

三、有利于建立公共财政体制368

四、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369

五、有利于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70

第二节 改革趋势展望370

一、社会保障多样化371

二、社会保障范围扩大化372

三、社会保障私有化372

四、社会保障基金资本化372

五、社会保障产业化372

六、社会保障主动化372

第三节 改革总体思路、原则、目标与任务373

一、改革的总体思路373

二、改革的原则373

三、改革的目标和任务376

第四节 整合社会保障制度体系377

一、加快社会保障的立法进程377

二、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378

第五节 社会保障基金筹集与可持续发展387

一、社会保障筹资方式387

二、完善社会保障筹资体系388

三、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391

第六节 社会保障管理体系391

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管理机构391

二、建立部门分工协作关系391

三、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职责分工392

四、逐步实现社会保障管理社会化392

五、加强统计信息等基础性工作393

第十八章 财政政策:公共财政与社会保障394

第一节 公共财政模式与社会保障394

一、公共产品与社会保障394

二、社会保障是公共财政所固有的功能394

三、财政资金是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要财力来源395

四、财政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主体地位396

五、公共财政要求加大社会保障投入396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财政管理397

一、充分发挥财政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功能397

二、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398

三、完善社会保障财务和预算管理制度399

第三节 社会保障税与社会保障预算401

一、社会保障税401

二、社会保障预算403

主要参考文献407

后记411

热门推荐